手术视频| 浙二神外周刊(第51期)--OA-PICA搭桥治疗PICA夹层动脉瘤
小脑后下动脉(PICA)动脉瘤发病率相对较低,过去文献报道占颅内动脉瘤的1-3%,但随着DSA的普及和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的提高,其检出率有所上升。PICA动脉瘤通常也以出血为首发症状,偶发和占位效应较少。
PICA起始部动脉瘤占PICA动脉瘤的2/3以上,一般为囊性动脉瘤,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。血管内治疗有微创等优势,现在较多的单位都在开展;但也不少的文献认为栓塞治疗PICA起始部动脉瘤的复发率仍然较高,所以手术夹闭仍然是PICA起始部动脉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选择。
而非PICA起始部的动脉瘤情况就更为复杂,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其多为夹层动脉瘤,通过常规的栓塞或手术夹闭很困难,而且非常容易复发。有效的治疗需要孤立动脉瘤,对于PICA远端的动脉瘤可以选择介入或手术的方式直接闭塞病变远端血管;但是对于近端PICA(特别是第一、二段)的夹层动脉瘤,直接闭塞血管会导致严重致残或致死。所以近端PICA动脉瘤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应为搭桥+动脉瘤孤立。
我们开展的PICA血管重建技术包括:PICA-PICA吻合和枕动脉(OA)-PICA吻合,前者采用侧侧吻合技术将双侧PICA吻合,让对侧PICA供应双侧区域;后者采用端侧吻合技术将OA和PICA吻合,因涉及一些颅底解剖和开颅技术,OA-PICA搭桥技术更加复杂和困难。本文分享一例采用OA-PICA搭桥技术治疗PICA近端夹层动脉瘤的病例。
患者:49岁男性,突发头疼1天入院。
入院查体:神志清楚,精神软,颈抵抗阳性,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。
CT扫描:蛛网膜下腔出血,四脑室积血。
DSA:左侧PICA近端动脉瘤,结合CT表现,考虑为责任动脉瘤。
诊断:左侧PICA近端夹层动脉瘤。
治疗方案:OA-PICA搭桥+动脉瘤孤立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p03162s2wxu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具体手术过程
术后情况:患者恢复良好,无明显并发症,正常恢复出院。
术后CT检查:未见血肿或脑梗塞。
CTA及DSA检查:吻合口通畅,椎动脉造影PICA未显影,动脉瘤消失。
PICA远端靠OA供血,颈外造影可见OA参与颅内血供,对比前片符合PICA供血走行。三维DSA:可见吻合口通畅(红色箭头)。
OA-PICA搭桥是治疗PICA近端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手段,特别是对于对侧PICA发育不佳,无法做PICA-PICA吻合的病例。
OA-PICA搭桥要求医师除了熟练掌握深部血管吻合技术之外,还要熟练掌握颅底解剖知识,包括OA的走形。
(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,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王林主刀并整理,张建民主任审校并终审。)
王林 教授
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
王林,教授、副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,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,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委员,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,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委员委员,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,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委员会秘书,浙江大学神经外科学科点秘书。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;2008年在Michigan大学做博士后研究,主要对脑血管病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;2012在Cornell大学Presbyterian医院访问期间学习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和接受颅底外科的手术训练;2015年当选浙江省医坛新秀,每年手术量近400台,以各种搭桥手术、复杂脑血管病和颅底肿瘤为主。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钱江人才计划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、浙江省卫生厅、教育厅课题;发表SCI论文共21篇(其中2篇IF>9.0);作为主要人员(内容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)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、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、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;作为副主译翻译《颅内动脉瘤手术视频图谱》(2015年)。
浙二神外周刊(三十七)--垂体瘤伴发鞍结...
浙二神外周刊(三十六)--脑膜血管瘤病...
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!!!打开手机微信(6.3.16最新版),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,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,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,选择置顶公众号,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!从此,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!
《神外资讯》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如希望转载,请联系“神外助手”。请各微信公众号、网站及客户端尊重《神外资讯》版权,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“神外资讯”。《神外资讯》,欢迎您转发朋友圈。